文/羊城晚报记者陈晓楠图/主办方提供专业实盘配资杠杆
近日,在广州购书中心举办的2024广州读书月“广州AI未来”分享会上,关于AI技术的未来应用及其与公共阅读的未来结合话题掀起持续2个小时的讨论热潮。
五位来自人工智能、游戏、人文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AI的发展、应用及其对阅读习惯的影响展开了深入探讨。他们认为,AI技术不仅能够提升工作效率,还可能成为激发人类创新潜能的新工具。在AI的辅助下,非专业人士也能够接近专业水平;而对于杰出者而言,则“如虎添翼”。尽管对于AI创作内容的思想性存在争议,但不可否认,AI的介入正在改变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并为未来阅读和创作打开了新的可能性。
超越传统,理解AI“划时代”意义
“跳出传统关注的范围,才能理解它在各个领域的划时代意义。”这句话该当何解?主持人与五位嘉宾就人工智能(AI)的跨时代意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该活动主持人、拙见文化创始人田延友认为,人工智能的学习不应仅限于数据和技术层面,而应该结合人类的经验和智慧。他引用刘慈欣《三体》中的陈述指出,迷茫可能意味着更多的选择,从而强调了在AI时代中,人类需要保持对未知的探索和对选择的开放态度。
暨南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郑力明强调,AI时代对传统阅读方式的改变是不可避免的。他提到了OpenAI推出的ChatGPT模型,认为其通用性和多模态输入能力展示了AI系统的高度智能化。郑力明说,AI可以提高人类工作效率,但创新劳动仍然需要人类来完成。他坚信,AI可以提升行业效率,但不能取代所有人类活动。
达闼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广州公司总经理王恩玺则从机器人技术角度出发,认为机器人是将AI带入物理世界的介质。他指出,随着大模型的发展,机器人从过去的工具或硬件设备转变为栩栩如生、用户体验丰富的设备。王恩玺看好广州在机器人产业中的潜力,并预言该市在此领域将有蓬勃发展的未来。
广州市游戏行业协会会长、广州元游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娟表示,AI在网络游戏行业中已经开始发挥作用,尤其是在内容审核和防沉迷方面。她认为AI技术可以帮助游戏产业更好地应对社会责任,同时强调了游戏作为AI原始试验田的重要性。
AI能否节省人的认知和决策时间?
AI生成内容(AIGC)自问世以来,已快速经历不同模型的迭代,硅谷企业甚至提出“世界模型”的理念。在层出不穷的AI培训不断“割韭菜”的大环境下,AIGC能否节省人的认知和决策时间,提升学习和工作效率,一直以来都是普通大众热切关注的问题。与会嘉宾就这一话题进行热烈“辩论”。
郑力明认为,AI技术进步将极大改变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随着AIGC的发展,人工智能将结合人类创作能力,产出更优质的作品。郑教授强调,尽管OpenAI的ChatGPT等通用大模型提升了AI系统的智能化程度,但AI并不能完全取代人类的创新劳动。他指出,训练系统是AI发展的关键,通过训练,AI可以在许多行业中替代重复劳动,但创新劳动仍需人类去完成。
田延友则从个人经验出发,提出AI技术可以帮助人们更快地获取信息,并在某种程度上提升工作效率。他通过与AGC产品互动,体会到AIGC能够帮助人类解放重复性工作的束缚,让人们有更多时间去从事创造性劳动。
“大模型的出现将解决两个关键环节:认知和决策。”王恩玺说。他谈到机器人在物理世界中实现AI应用的重要性。他认为,机器人是将AI带入物理环境中的介质,通过感知、认知、决策和执行的闭环行为,能够与人类生活空间交互,从而提升效率。
各位专家表示,在迎接AI时代的同时,人们需要正视它带来的挑战,并合理利用它来促进社会和个人的发展。
AIGC时代,我们需要怎样的阅读?
当AIGC“降临”,人们的阅读习惯具体将发生何种改变?超级模型和超级应用如何带来“超级阅读”?
郑力明认为,在AI时代,社会的信息生产能力比以前更强,会给阅读带来一定程度的改变,很多科幻小说里的场景会成为现实。虽然目前未能实现“直接使用AIGC写出一本书”,但可以帮助使用者提高创作效率。“广义而言,人类所发现的规律、思想工具,都是人工智能的一部分,都在认识和改变世界。”郑力明说。
达旦数生联合创始人、CEO,AI虚拟人专家孙立发认为,可以利用数字技术如虚拟人推广新型阅读。他设想,数字人对书籍的讲解、阅读和分享,可以帮助人们节省时间,更有效地吸收知识。这种创新方式可以拓宽阅读渠道,使更多人接触书籍,提高阅读的普及率。
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副教授、工业与交互设计系主任刘再行指出,阅读对于审美有着重要影响。他认为在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推动下,新的艺术审美形式将会出现。“阅读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适应科技时代的审美变化,提升我们的审美能力和素养。”他强调人工智能在提供知识和激发灵感方面的作用,认为人工智能是通向人类知识库的一扇门,并能够帮助人们扩展个人能力。
整体而言,在AI时代,阅读不仅仅是文字信息的消化,还包括了对技术、创新和个性化需求的理解和适应。虽然AI在某些方面可以模仿甚至超越人类的能力,但在思想和创新层面,它仍然依赖于人类智慧的指导。嘉宾们普遍认为,AI将成为人类阅读和创作过程中的有力辅助工具,但不会取代人类独有的思想和情感。
AI会提升还是拉低人类的平均认知水平?
AI能否提升人类的平均认知水平?与会嘉宾对此展开了热烈辩论。那么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还是一个伪问题?
田延友抛出一个观点,即人工智能的学习和应用可以帮助人类提炼经验,并且不应将过往经验作为评判AI未来的唯一依据。
郑力明认为,AI时代的到来是一种进步。他指出,AI系统的训练和智能化程度的提高,能够适应不同行业的需求。同时,他强调,尽管AI可以承担重复性工作,但创新性劳动仍然需要人类去完成。
孙立发则分享了他使用AI作曲的经验,“AI作曲可以让人更上一层楼,让不会音乐的小白也能够达到平均水平”。他认为AI可以帮助专业人士提高效率,同时也使非专业人士能够接近专业水平。孙立发强调了AI作为工具的价值,并认为它可以释放人类的创造力。
刘再行则提出相反观点认为 AI的普遍应用可能会导致市场机会变少,学生、大学毕业生可能失去更好的商业锻炼机会。如果市场就业机会减少,个人缺乏锻炼提升,反而会拉低人们的平均水平。
延伸
AI虚拟人将在公共图书馆“落地”
记者注意到,在本次分享会现场,与会专家不约而同提及、畅享AI虚拟人技术应用于公共阅读的未来场景。香港中文大学人工智能博士,达旦数生联合创始人、CEO,AI虚拟人专家孙立发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分享了他对于AI技术在图书馆、博物馆和文化馆等公共文化场所的实际应用情况及其最新进展。
孙立发表示,目前这一领域的应用才刚刚起步,尽管还处于策划阶段,但已经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和前景。
据孙立发透露,AI虚拟人的应用旨在解决文化场馆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如导览员不可能全天候在岗,以及在人流高峰时段无法满足所有参观者的服务需求。AI虚拟人能够通过提供介绍、问答互动等服务,弥补人力资源的不足。此外,他们还考虑到不同年龄层的参观者需求,AI虚拟人能够根据不同用户的偏好和需求,变换形象和交互方式。
在技术层面,孙立发指出,AI虚拟人可以通过多种形式与参观者互动,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应用、直播、全息投影技术以及与AR眼镜、VR眼镜的结合使用。这些技术的选择将取决于合作方的具体需求和限制。特别是全息投影技术和增强现实设备,能够为参观者提供更加真实和沉浸式的体验。
尽管存在诸多可能性,孙立发也坦陈,推进AI虚拟人项目过程也会面临一些难题。目前,他们正在与客户密切合作,策划相关方案,但具体细节尚未公开。他强调了版权问题的重要性,特别是在使用数据训练AI模型时必须遵守数据来源的版权法规。
孙立发进一步解释称,AI虚拟人在图书馆中的应用可以极大地扩展读者服务。例如,基于数据库的知识广度,AI可以为读者介绍和推荐书籍,并通过直播或视频制作来宣传图书馆的藏书。
孙立发透露专业实盘配资杠杆,他们已经在直播领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并计划将这些成果转化为数字虚拟人在公共文化场所的具体应用。他强调了AI虚拟人解决重复工作的能力,并期待未来能够为不同类型的参观者提供更加个性化和丰富的互动体验。